《白蛇》劇組赴塞爾維亞國際爵士戲劇節
應塞爾維亞國際爵士戲劇節組委會邀請,上海戲劇學院《白蛇》劇組以黨院辦副主任、學工部副部長王樹人為團長,表演系副主任肖英為副團長的代表團出席了該戲劇節。代表團于2018年8月3日至2018年8月10日赴塞爾維亞演出,出訪天數共計7天。此次出訪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上海戲劇學院“行走的課堂”系列活動之一。
塞爾維亞國際爵士戲劇節是一個面對公眾的大型組織機構,是繼法國阿翁尼翁戲劇節、英國愛丁堡藝術節之后,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歐洲十強的戲劇節。該戲劇節也受到了塞爾維亞文化部的認證。同時,也得到了塞爾維亞最佳戲劇節的稱號,成為塞爾維亞的文化精品項目。該戲劇節每年都會從全世界邀請最前沿表演形式和最佳劇目參加展演。
《白蛇》劇組的創作團隊以表演系肖英副教授為導演的創作核心,聯合舞美服化專業以及上海音樂學院音響工程專業的老師及同學,創作該劇目。《白蛇》改編自中國傳統的經典故事,探討了愛情、人性與輪回的命題。其主要講述白蛇修煉千年,擁有美麗的不老之身,來到人間與許仙相戀。洞房之時,許仙得知妻子竟是一條蛇而暈死過去。青蛇(白蛇的妹妹)帶領群蛇,不顧危險,向法海討到了救命的靈符。許仙醒來后接受不了事實,離家逃走。在追尋路上,白蛇生下孩子后變回一條蛇,不得不進入雷峰塔重新修煉。多年以后,白蛇從塔里出來,看見老態龍鐘、佝僂遲鈍的許仙……她還認識他嗎?故事以開放式的形式結尾,彰顯了傳統戲劇在當代的繼承和發展。
該劇的創作響應了學院“出作品、出人才、出思想、出模式”的理念。演員都是16級表演系的在校生,通過大一的傳統戲劇表演基礎訓練,學生們初步掌握了一些傳統戲劇表演的基本元素。在導演對劇目的編排及表演要求中,演員尋找身體表現的一切可能性,創造詩意的身體。以高度概括、高度寫意、既抽象又凝練的身體表演語匯,表達角色心理、營造動作場面,在空的空間里,幻化出一片景物或勾勒出一段纏綿的情思。據導演介紹,該戲是一個多元、兼容的綜合藝術作品。以肢體為主,在古典與現代的音樂節奏下,有機地將詩意的身體、簡練的獨白、傳統表演、現代舞等元素糅合一起,呈現了傳統戲劇的當代表達。
肖英導演提煉出傳統的精華,在繼承本民族的美學思想中尋求創新,與時俱進。工作坊期間,肖英副教授以通俗易懂的教課方式入手,以示范講解和即興練習來激發學員的想象力,使學員們創造出栩栩如生的造型畫面和生動感人的情境練習。在三個小時的工作坊中,學員們不愿休息,深深地被工作坊內容吸引,反應熱烈。工作坊后,學員積極踴躍與老師交流,并詢問上戲是否提供肖老師這樣的課程和此類學位課程。國際交流中心樓嫣老師隨即將攜帶的學院手冊分發給在場學員,并向他們介紹了上戲對外的暑期課程安排。演出于8月7號在塞爾維亞尼什國家大劇院上演。白天合成連排期間,劇組克服舞臺、燈光、音響等不適應的條件,迅速進入狀態,展現了“上戲精神”的風貌。演出當晚,觀眾席座無虛席,過道和走廊中站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謝幕時,觀眾掌聲連連、高賀久久不愿立場。當晚,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相關領導出席并觀看了演出。據悉,塞爾維亞國家電視臺、英國、法國等多家媒體對此次活動進行了相關系列報道。
此次活動也是上海戲劇學院打造的“行走的課堂”系列活動之一,今年暑假學校組織了多個院系以“學習新思想主題實踐小分隊”的形式分赴全國各地。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樓巍提出:“我們學校是一個藝術院校,所以最好是帶著演出的任務去尋訪、去采訪,這樣的話,可以有效地跟它的專業性相貼合,所以我們的安排主要是把藝術實踐與革命傳統教育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王樹人老師在演出期間也鼓勵同學們將課堂延伸至世界,從全世界最優秀的文化中吸取營養。該訪問團于8月10號返回上海。(文、圖:學工部 編輯:榕樹)
上一篇:話劇《狂飆》將于今年十月赴日演出
下一篇:2025上海戲劇學院國際學院韓國名校預科班招生簡介